电影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,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,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、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,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、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。
1945年9月12日,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、负隅顽抗,血洗了当地村民,并袭击了苏联红军。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。
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,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“最后一战”
战火中的芭蕾相关信息
今年不寻常,到处可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踪迹,有新闻称,期间往来进京包裹邮件都必须过机安检,而全国人民也因此会享受到三天小长假。所有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确实不该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,关于纪念,没有什么比影像更有感染力,所以在这个时候也是电影工作者一展拳脚的好机会。
战火中的芭蕾剧照
《战火中的芭蕾》中俄国战士跟中国姑娘在抗日烽火中结下芭蕾情缘,影片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,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、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,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、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。要说这部电影是不是主旋律,那肯定是的,但是这却是一部有态度,有质感,大见情怀,小有情调的主旋律电影。
首先影片的幕后主创团队就已经让人见识到影片的质感。影片总监制是有着“俄罗斯斯比尔伯格”之称的尼基塔?米哈尔科夫,他执导的《蒙古精神》曾荣获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、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,而《烈日灼人》更是斩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......有米哈尔科夫的保驾护航,电影的品质可见一斑。而导演董亚春则曾经凭借拍摄《冲出亚马逊》、《惊涛骇浪》等电影名声大噪,他深厚的摄影功底在《战火中的芭蕾》里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《战火中的芭蕾》以老年女主角口述回忆视角贯穿始终,为故事更添真实性。影片本身就改编自真实事件,所以观众观影时难免有种“步步惊心”的紧张感。男主角牺牲的那场战役被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“最后一战”。因为这场战斗发生在1945年9月12日,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8天,尽管导演未对正面战场着墨太多,但是通过暂时平静的美好时光,更反衬出战争的务必残酷。
《战火中的芭蕾》文戏张弛有度,战争戏恰到好处,既没有沦为喊口号的空洞流水账,也没有陷入卿卿我我的言情剧窠臼。影片中有一段女主角幻想穿着红色裙子在白桦林中翩翩起舞,大跳芭蕾的场景。刚刚结束战斗的男主角躺在吊椅上,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姑娘在夕阳的余晖下尽情舞动身姿,色调、场景、情绪都恰到好处的让人心神荡漾。而这场戏亦是全片难得的暖色调,既是对男女主角爱情的升华,也跟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战形成鲜明对比。
有人的青春发生在校园里,有人的青春发生在办公室......而有人的青春留在了硝烟弥漫的战火中。刮掉胡子的男主角卡列斯科夫·伊戈尔颜值爆表,穿上舞鞋的女主角曹舒慈翩翩起舞,一边是为了国家、为了家庭、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的百炼精钢,另一边是少女怀春、情窦初开却对芭蕾舞情有独钟的绕指温柔......他们的爱情虽然葬身黑土地,但是对爱的执着却永留心间。